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模式 > 正文

信息“裸奔”触目惊心 揭秘互联网大厂的隐私贩卖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0-06-25 15:31:24 所属栏目:模式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法规政策的更新出台,各大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早已不是秘密。或许你会觉得,反正大家都在数据海洋里裸泳,没什么隐私可言,有什么好怕的。 可是你自己不在乎,真的没人会替你着急。 本文希望能为你讲清楚,手机App是怎么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法规政策的更新出台,各大应用程序收集用户数据早已不是秘密。或许你会觉得,反正大家都在数据海洋里裸泳,没什么隐私可言,有什么好怕的。

可是你自己不在乎,真的没人会替你着急。

本文希望能为你讲清楚,手机App是怎么悄咪咪拿走你个人数据的?背后形成了怎样的产业链?以及以后遇到一些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时,你能拿出知识的武器,给不正当分子一顿胖揍。

信息泄漏的元凶,就是我们的智能手机,尤其是能收集、记录、传输各种数据的App。

1

近期,央视报道了一则手机APP在后台偷窥用户隐私的新闻,令人触目惊心:

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一款办公软件“TIM”1小时内,自启动近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

2

一些广泛使用的App,比如“拼多多”、“美图秀秀”、“王者荣耀” 、“新浪微博”等也在频繁自启动、唤醒同类App等,这些都属于超权限行为。

这些App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可以逐渐形成你的精准画像,往好里说,可以帮助商业社会完成“商品找人”的转变过程;往坏里说,犯罪分子要想对你的资产有什么企图,只有想不想,没有做不做得到的说法。

如果不给权限呢?

一种情况是,这些App就会罢工、躺尸,表示你不给我走后门,我就不让你上车,你一看,没办法,只好把他需要的权限都给他。

3

这个时候,你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App向你申请权限的原因,到底合不合理?

比如一款P图软件,要读取你的短信记录,就会以用户可能发图片短信给好友为由;一款导航软件要访问相册,理由可能是,有时候用户会用图像识别功能,来辨别路标和位置。

总之,App会拿出各种原因,让你给权限。另外一种情况是,你不给权限也没关系,反正它也有别的门道获得你的信息。

4

每个人的手机都有一些数据是独一无二且几乎完全公开的——比如 IMSI、IMEI 号,内存等。这些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号”。

5

只要这款App知道你硬件设备信息,也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你的数据。

举个例子。某电商平台想知道你的位置信息,你拒绝了它,没关系,你总会把位置权限开放给某社交平台、某出行平台。

这些社交平台、出行平台,获得你的位置权限后,就开始行动了,赶紧调用自己后台的数据、广告平台的数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数据等,分析得出你此时的行为趋势是——玩够了,要滚回单位工作了,于是马上找出几款你90%会用到的产品:机票、醒酒汤、风油精,但这几类产品有很多商家都想卖给你,怎么办呢?

竞价系统就站出来开始拍卖——看到没有,这个人下一秒马上就要看到这个广告位了,你们谁给出的价格高,我就让谁家的产品出现在他的面前,经过0.01秒的比拼,家大业大的航空公司胜出了,于是你就看到了一个关于机票促销的广告。

这个过程中,坐收渔翁之利的是谁?某电商平台啊。

6

因为某社交平台、某出行平台把你的位置已经在“数据集市”中曝光啦,尽管他们不会直接把你的位置暴露出去,但经过多方数据流转,某电商平台根据你的设备号、内存信息等,一下就定位到,这个位置信息是你的。

这种信息流转的方式,已成为常态,大多情况下,处于法律管辖的黑灰地带。

泄漏的个人信息形成了怎样的产业链?

各类App泄漏的信息,逐渐流入黑灰产人士专门储备个人信息的数据库——也俗称“社工库”,其中还包括黑客、大数据服务商等经过各种手段获得的信息。

于是一条数据产业链就形成了——拥有“社工库”的黑灰产,将各种账号信息、身份信息、交易信息等,通过QQ群、论坛、暗网等渠道,进行交易。

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收费模式和雇佣分成。然后个人数据会被应用在精准营销、网络诈骗等环节。

这样的产业到底有多大?没办法估计,因为很多数据交易上不了台面。

7

根据2017年发布的《电子商务生态安全白皮书》推测,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50万,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别。

以黑产中较为重要的交易产品——个人App账号密码为例。数十亿账号密码,被黑灰产业所掌握,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撞库、刷库造成账号被盗,而盗号衍生的产业链年获利超百亿元。

在数据的源头,有着多少App?

有数据统计,每个人手机中平均有56款App,少一点的可能十多个,多一点的,上百都有可能。中国应用商店数量有200多家,上架的App有500多万款。

这些App有可能停止收集你的数据吗?

答案是:不可能。

App不去挖掘用户的数据,就很难获得用户痛点和喜好,没有对用户痛点和喜好的洞察,就无法提供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就无法创造商业价值。

就以互联网行业重要的收益来源——广告来说。

手机APP收集你的信息之后,精准营销的不只是你一个人,而是跟你有关系网的人、跟你属于同一类型的人,辐射范围会越来越广、越来越精准,这背后巨大的利益岂能轻易放弃?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App泄漏?

有什么办法阻止App的骚操作吗?

答案也是:几乎不可能。很多情况下,你甚至很难分辨这款App到底是不是侵犯了你的权限。

好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蒙眼狂奔多年,从去年年底开始,也逐渐受到监管机构颇具规模和力度的整顿。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