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威海站长网 (https://www.0631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经验 > 正文

重估2020:“黑天鹅”催生的AI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0-02-26 13:09:59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2019年末,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在2020年的趋势做出了预判,并大致形成了这样的基本共识: AI作为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将进一步演变为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一样的通用技术,2020年将是全面起步的时间节点;同时AI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将开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2019年末,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在2020年的趋势做出了预判,并大致形成了这样的基本共识:

AI作为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将进一步演变为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一样的“通用技术”,2020年将是全面起步的时间节点;同时AI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将开始指数级增长,AI正在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刚需。

只是疫情“黑天鹅”的出现,出其不意的打乱了2020年的一系列计划,零售、旅游、制造业等在隔离防控的外力下集体停摆,不亚于一场对整个经济体系的休克式打击。而当经济被摁下暂停键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是否也会出现转折?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思考下被疫情影响的政策走向、产业调整以及用户心智,再从中判断人工智能所遇到的打击或机遇。至少在当前的态势下,经济市场正在向三个方向加速演变,几乎每个场景中都可以看到AI的影子。

01 服务无人化

在整个疫情期间,人际接触成了一个敏感话题,外卖、快递、买菜等被迫进行“无接触”式服务,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正被无限放大。

原本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被挡在了小区门外,用户被迫戴上口罩跑到小区门口与小哥们隔着栏杆交易,似乎重新回到了三四年前的场景。但同时也为机器人“无人配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京东、美团等相继试点“机器人配送”,机器人从物流配送站出发,以自主规划路线的形式将商品运送到指定地点。以往也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配送案例,但多半还处于“试验”状态,京东、美团的配送机器人在疫情期间首次驶向了公开道路,对无人配送的落地不失为一种利好,特别是在医院、铁路、仓储等特殊场景中,不乏机器人被规模化应用的可能。

其实在2019年的时候,京东数科就发布了多款商用智能机器人产品,包括可以自主乘坐电梯的室内运送机器人、用于铁路轨道和隧道中巡检的铁路巡检机器人、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房巡检机器人。诸如美团、苏宁等快递、外卖等相关产业链的玩家们,也推出过类似的智能机器人产品。

产业链上下游玩家们的提前布局,加上被疫情放大的用户痛点,“服务无人化”或将是2020年催生的AI新风口之一。其实除了“买菜”相关的民生问题,同样被“无人化”考验的还有社会治理体系。

一个直接的例子,社区作为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加上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返乡潮,对社区居民逐个进行排查,快速摸清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流动情况,可谓是这场防疫战斗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如果采用传统的上门寻访或者电话沟通,留给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并不宽裕,很可能造成潜在感染人群隔离不及时的隐患。

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打赢时间战的恰恰是人工智能。比如京东数科在此次疫情期间推出的智能外呼机器人、疫情问询机器人、京东良研问卷小程序等社区智能防疫产品,智能外呼机器人实现了海量电话自动呼出,释放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社区居民也可以远程上报健康数据、自助查询疫情动态、在线医疗问诊等等。

进一步延伸的话,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治理体系的“无人化”,也是对智慧城市的一次临场考。就像疫情期间出现的一幕: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没有打通,跨部门协作还需要采用人海战术,俨然违背了智能化、无人化的初衷。

当然也不缺少一些值得推崇的案例。比如刚才提到的京东数科,其旗下智能城市业务板块建立起了“京东疫情防控技支持体系”,将自身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大数据+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前沿科技,协助政府搭建了“高危人群疫情态势感知系统”,有效开展了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

至于其中的原因,大多数企业的“智能城市”选择了从单一场景切入,诸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等,而京东数科的着力点在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先解决数据标准化的问题,以操作系统的开放式架构服务城市管理部门与其他智能城市服务商,逐步构建城市画像、智能规划、智能交通、信用城市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毕竟,智能城市的题中之意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最多跑一次”等无人化、线上化的服务,恰恰是智能城市最基本的建设方向。

可以预见,外界势必会在疫情结束后重新思考AI的价值,在“服务无人化”的引导下,留待人工智能企业的将是新一轮的政策和市场红利。

02 产业智能化

比零售服务和社会治理更为棘手的,恐怕是产业制造的危与机。

一方面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口罩危机”爆发后的一个礼拜内,比亚迪、富士康、太平鸟等3000多家制造业纷纷投入到口罩的生产中,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倍增加了中国口罩的产能。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中国制造业的弊病,人力仍然是大多数制造工厂的核心劳动力,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施行“封闭式”管理的情况下,很多工厂被迫停工停业,直接影响了国内一季度的经济表现。

所幸也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尽管赶上了春节假期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江苏常州的精研科技并没有停止生产运作,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的智能质检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24小时工作,而且检测效率比人工提升了近10倍。

那么疫情对制造业的沉重打击,也可能是国内工业领域加速旧产能淘汰、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的时间拐点。

京东数科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在近期的采访中提到:“在疫情之后,传统行业线上线下将加速融合,企业运作的底层操作系统和思维方式会因为数据和技术要素的加入而发生一个质的改变,这个改变或将决定企业是引领还是被淘汰。”

百度CTO王海峰也曾在演讲中公开表示:“以深度学习为核心基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呈现出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特征,人工智能的应用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

同时权威研究机构IDC也给出了预测:到2020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可达1275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将加速拥抱互联网技术,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有可以触摸的案例,有行业专家的论证,有第三方机构的背书,智能化可能是2020年的产业关键词之一。至少那些深处其中的管理者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在黑天鹅、灰犀牛等越来越频繁的商业战场里,危机和转机往往是并存的。如何危中求机?产业智能化已然是必须做出的选择。

同时产业智能化的进程并没有局限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也打响了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枪,典型代表就是农牧领域。

(编辑:威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